央视都看不下去了!世乒赛主办方遭吐槽,直言能力还无法达到标准
作为乒乓球界备受瞩目的盛事,2025年多哈世乒赛却因主办方在组织方面的诸多问题而争议不断。在央视体育新闻5月18日晚的报道中,资深记者李武军毫不避讳地对赛事的组织水平提出批评。他指出,各参赛队伍被分散安排在八个不同的酒店,主副场馆之间的距离相隔十几公里,运动员乘坐班车时等待时间常常长达一小时,甚至还出现司机多次送错场馆的情况。如此混乱的状况,极大地影响了运动员的参赛体验,也严重压缩了他们的赛前准备时间。李武军的这番评论迅速引发广泛关注,而就在同一天,中国台北队队医在社交媒体上吐槽“司机这是第几次开错路了?”,更是将舆论热度推向了高潮。
在本届世乒赛中,开创性地运用了主副场馆的模式。主馆为卢塞尔体育场,副馆是卡塔尔大学综合体育馆,两座场馆相距15公里,驾车行程约30分钟。主办方表示,采取这种模式是为了提高转播效率,同时优化观众体验。然而,在实际运作过程中,这一模式暴露出了严重弊端。那些兼项的选手需要在同一天内于不同场馆间往返参赛,导致体能消耗极大。
以中国香港选手朱成竹为例,5月18日她要接连进行混双、女单、女双三场比赛。由于转场时间极为紧张,她无奈表示连吃饭都成了难题。同样受此困扰的还有韩国选手林钟勋以及德国队等,他们均向赛事组委会提出抗议,希望能对赛程进行优化,或者对兼项情况加以限制。
更为离谱的是后勤保障方面的混乱局面。据瑞典媒体消息,选手莫雷加德与卡尔伯格曾因交通拥堵,被困在巴士内将近半小时,险些耽误了训练;瑞典选手法尔克的遭遇更是令人啼笑皆非,他甚至不得不充当起司机的导航,为迷路的司机指引路线。央视记者李武军就曾指出,这类低级失误致使部分队伍的年轻选手比赛被迫放弃,这无疑对竞技的公平性造成了直接损害。
展开全文
尽管多哈在近年成功举办过WTT系列赛,但世乒赛作为国际乒联举足轻重的三大赛事之一,对赛事组织能力的要求无疑更为严苛。李武军指出,过往积累的经验未能有效转化为切实的执行能力,这暴露出多哈在协调机制与应急预案方面存在明显缺失。以三大赛的高规格标准衡量,多哈目前尚难以达标。李武军的点评一针见血,不仅触及到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,更深刻揭示出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商业化与竞技公平之间存在的冲突。赛事主办方选定卢塞尔体育场作为主比赛场馆,显然是期望借助其广泛的国际知名度来提升赛事的商业价值,然而却没有充分权衡和保障运动员的相关权益。
从客观层面审视,多哈所尝试的双场馆模式的确具有积极意义。赛事分流能够增强转播的灵活性,且标志性场馆可以吸引全球范围内的观众目光。然而,一切创新均应当以运动员为中心。笔者十分赞同李武军的观点,主办方有必要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协调机制。比如,依据选手兼项的具体状况自动对场馆进行分配,或者让运动员代表参与到赛程的设计当中。
此外,技术手段的运用或许能够缓解部分问题。中国队借助AI分析对手战术、利用虚拟现实模拟场馆环境的经验就颇具借鉴价值;实时交通监控系统以及专业的导航培训,也能够降低司机迷路的几率。更为关键的是,国际乒联需要对规则调整的边界加以反思。例如,近年来引入红色球台、有缝重球等改革举措,虽意在打破垄断,但倘若与组织混乱情况相叠加,反倒有可能对赛事的公信力造成损害。
多哈世乒赛引发的争议,成为未来赛事承办的宝贵借鉴。商业化探索固然重要,但绝不能超越竞技的核心本质。诚如球迷所言:海报等外在元素如何并不关键,我们真正渴望的是运动员登上最高领奖台的荣耀时刻。期望主办方能够从诸多批评声中深刻汲取经验教训,在提升观众观赛体验与切实保障运动员权益之间精准找到平衡,不让乒乓球运动本身的独特魅力,被赛事后勤方面的混乱状况所掩盖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