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个月最热门的就是“武汉加油”,你知道“加油”是怎么来的吗
一场疫情,使得中国人民“团结一心、众志成城”,很多中华经典的文化都在这场疫情中表现了出来,就连日本都将1300多年前的我们经典的文化用了出来,在一次爱心捐助捐助中,日本的打包箱上印上了中文——“山川异域、风月同天”,这让国人是何等的温馨,中华文化博大精深!
这几个月,我们听到的最多的就是“武汉加油,湖北加油”,无论是网络博文上,还是大街小巷上的广告屏上,都打出了为武汉、为湖北加油的口号,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同胞心、中华情。但是,对于加油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?话说,和武汉真有那些一点联系。
在日常生活中,“加油”这个词是个多性词,除了是为某个人或者某件事助力以外,还有就是给汽车加油,这个加油我们都能理解,就是给汽车或者交通工具加动力燃料,以便于达到一定里程的续航,这个大家都很能理解,但是“加油”一词确实是有一些来历哦。在中华文化中,大部分词都是有一些经典典故的,有少部分是外来词,就是通过对外文的音译的出来的。
展开全文
今天要讲的就是“加油”,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是外来词,其实不是的,加油的英文是“Come on”、法文是“Allez”,然而中文里面的很多外来词都是从英文和法文中音译过来的,所以这明显就不是外来词。而“加油”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有一个很经典的典故,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。
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,对于近代武汉的建立有一个人是功不可没的,那就是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,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,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,主政湖广的时候,大力开展洋务运动,兴办学堂,武汉大学的前身“自强学堂”就是张之洞创立的,因为对近代武汉建设的功劳,他被称之为“武汉之父”。张之洞的父亲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,他的名字叫张锳,张锳为官三十余载,真的可以说是言传身教,对子女的教育非常的严格,也就因为家教的优势,使得张之洞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,因而也成为了晚清政府最为倚重的汉臣之一。
张锳一生最为重视的就是教育事业,张锳曾经主政过贵州,在贵州地界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。他在任期间,每到午夜交更时分,他都会派两个差役挑着桐油篓巡城,开始很多人都不理解这种做法,讲明缘由后大家都对这位长官的做法表示赞叹,因为他吩咐差役,如果见哪户人家有人在挑灯夜读,便去帮他添一勺灯油,并且送上鼓励,这就是“加油”的由来。
其实在这个最有力的中国元素里,也能看出来中国先辈的智慧,如今“加油”也成为了人与人之间、城市与城市间、省与省之间甚至是国与国之间相互鼓劲的最响亮的口号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