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度赛事:丁宁世乒赛卫冕,首夺全运会单打冠军
在这场对决中,丁宁在从领先到落后的过程中,凭借顽强的球风紧咬对手,从落后到再次领先时,又适时地提速度、加质量。而且她敢于从朱雨玲的正手位大角度强行突破,打出了很多高级球,充分展现了一名大满贯球员应有的技战术实力和阅读比赛的能力。蝉联世乒赛女单冠军的同时,丁宁也成为了历史上第10位(中国队第4位)卫冕“吉·盖斯特杯”的女子运动员。
★年度赛事提名:天津全运会女单决赛
丁宁4比2刘诗雯(-13,3,4,-8,5,9)
丁宁和刘诗雯作为同一批运动员,两人的竞争从小到大从未间断过,而她们能够在全运会的女单决赛中相遇,却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。由于彼此之间太过熟悉,又都没有参加全运会单打决赛的经历,因此谁对夺冠的欲望更加强烈,意志更坚定,谁取胜的机率就会更大一些。
从两个人的临场表现来看,丁宁的精神状态和兴奋程度明显要好于对手,能够让人感受到她一直在抱着一种必胜的信念。有了这种信念的支撑,她在比赛时就会带着一股“气”,出手击球的质量都会比平时高。相比之下,刘诗雯显得比较闷,整个人没有完全释放出来。比赛的进程看似胶着,但两个人的临场发挥还是存在着明显差距。刘诗雯虽然赢下了第一局和第四局,但她在球路上并不上风,每得一分都不容易。
尤其是丁宁在开局之后的击球质量有些超出刘诗雯的预估,以至她在整场比赛的技战术使用上都不够坚定,临场应变也比较盲目。而丁宁除了在第六局有些手紧之外,其它几局都是大比分获胜,甚至打出了“一边倒”的局面,特别是在关键的第五局,她的比赛激情随着技战术的积极调动完全迸发出来,在士气上给了对手极强的震慑力。
在技战术方面,以往刘诗雯突破丁宁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围绕“速度”做文章,经常能在相持中打穿对手。但在这场决赛中,丁宁在整体衔接上进行了提速,攻防转换不仅没落下风,反而总能在回合中抢先发难完成杀板,这样一来,对方很难找到她的死穴。而且,以前刘诗雯把丁宁打退之后,即便线路打不开,她还可以利用节奏变化形成重复调动,但是在丧失速度优势的前提下,她根本来不及变节奏,就已经被对方的球顶住甚至直接顶死了。因此,在围绕速度的一两个环节被丁宁遏制以后,刘诗雯就等于失去了很多得分手段和机会,在场上也很难及时找到突破的办法了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